肝臟問題|乙型肝炎可演變成肝癌患者切勿忽視 機械臂微創手術切除肝腫瘤 創傷少可加快復原

醫健人物

發布時間: 2024/09/12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香港是乙型肝炎的高發地區,而乙肝正正是肝癌的主要成因。正因如此,肝癌長居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列,於2021年排行第五大癌症。有外科專科醫生指出,如果能於早期發現肝癌,可透過手術切除,近年更有機械臂微創手術,有助減低手術的創傷性,提升患者的康復速度;又呼籲乙型肝炎患者應定期進行檢查,及早發現病情。

外科專科朱嘉運醫生表示,本港自80年代末開始為初生嬰兒提供乙型肝炎疫苗注射,大大減低演變成肝癌個案的數目,但有部份40至50歲或以上人士仍未接種疫苗,屬慢性肝炎的高風險人士。此外,丙型肝炎、非酒精性脂肪肝、肝硬化、環境污染及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,亦會增加患上肝癌的風險,應小心留意。

早期患者適宜接受切除手術

朱嘉運醫生指出,不同期數的肝癌個案,治療方案會有所不同,例如晚期的肝癌個案,患者的腫瘤細胞往往經已擴散至肝臟以外地方,並有機會出現肝功能嚴重受損,因此患者不適宜接受手術。一般可以使用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,以及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(TACE)進行治療。至於早期的肝癌個案,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腫瘤切除手術、局部消融和肝臟移植。

不過,接受肝臟腫瘤切除手術時,有多項考慮因素,包括腫瘤大小、位置及數量、患者的肝功能、肝儲存量等。肝臟腫瘤切除手術可大致分為傳統開刀及微創手術兩種方式,前者的傷口約8吋長,患者的痛感亦較大,術後一般需要留院5至7天。

精準微創手術 加快康復

相反,微創手術的創傷性相對較小,近年更可選擇配合機械臂去提升治療效果,提高手術的精準度,並保護周邊健康組織避免損傷,有助減少手術後的併發症,加快患者康復速度,提高生活質素。「利用機械臂精確地進行手術,切口細小,但亦可進行複雜的手術操作。外科醫生於控制台操控機械臂,同時使用放大影像3D鏡頭,更清楚顯示膽管及血管等手術位置,進行解剖及切除。」朱嘉運醫生說。

透過機械臂進行的肝臟腫瘤切除手術,一般只有數個約5毫米至1厘米的傷口,及於下腹位置開設一個約4吋長的傷口以便取出腫瘤組織,較傳統的腹部傷口小,可減低出現傷口感染併發症如流血、紅腫等的機會,住院期亦相對縮短,視乎病情及康復進度,最快可2至3天出院。

60多歲的陳先生是一名乙型肝炎患者,一直以來都有定期監察肝臟健康狀況。早前於例行檢查中發現左肝出現約3厘米的腫瘤,幸好只屬早期階段,可透過手術切除。經考慮下,陳先生決定接受微創手術切除肝臟腫瘤,術後只需留院3日,至今康復情況理想,已可回復正常生活。

朱嘉運醫生提醒,肝癌的治療有不同方案,各有其成效及副作用,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,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,並建議港人應注意均衡飲食、維持健康體重及血脂水平、適量運動、避免飲酒,以保護肝臟健康。如已是乙型肝炎患者等肝癌高危人士,更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,及早接受治療。

外科專科朱嘉運醫生指,乙型肝炎是本港肝癌的最大致病因素。

撰文 : 朱嘉運 外科專科醫生

欄名 : 健康專家專欄